内容:
在疫情长期化的经济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市多行业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影响颇大,更有不少本土老字号、知名品牌和商场无力支撑,纷纷宣布破产。特别是中小企业因缺乏大型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抵御风险能力,扶持中小企业,帮助其渡过难关刻不容缓。“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对于逐步放开的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链问题正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如何提振东莞市场经济信心,迫切需要东莞市委市政府能够切实落地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多措并举稳住经济基本盘,解中小企业“燃眉之急”,推行各项应急举措和绿色通道为企业纾困解难,支持企业得以继续健康发展。
建 议:
一、稳定企业运行,持续开展精准帮扶。实地考察,分析研究, 精准帮扶,强化责任,敢作敢为,积极解决经营困难、资金链紧张等共性问题;分类施策,一企一策,“一对一”帮助解决企业个性问题, 切实保障企业实际困难能够落地解决,实现真正走出困境。
二、结合我市企业发展实际与近年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困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企业在融资难点问题中予以侧重扶持,特别是针对不动产抵押登记“难”的现实,帮助企业解决实质性问题,政府能重视、加快步伐解决“难”题,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有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部署工作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统筹兼顾,分类处理”的处理思路,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应急窗口,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落实到位,为民办实事,不逃避问题。通过加快协调由新旧政策的不协调、不衔接引起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灵活应变的解决办法,对符合法律法规的可优先予以登记抵押,再补办土地完善手续,通过改革优化、分类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办理流程精简化。杜绝一刀切,实事求是,通过可行方案政策合理过渡,加快工作节奏, 推动“登记难”问题化解取得实际成效,共渡难关。
三、建议政府设立疫情防控专项紧急融资项目,发放专项项目贷款的同时,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对受疫情影响但基本面良好的中小企业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在信用信息时代背景下可研究低利率、高效率的贷款方案,成立应急周转基金为企业提供应急周转服务,执行“见贷即转”模式办理,简化审批流程。为企业应急周转护航,激发 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保障民生、经济和谐促发展。
四、继续推行政策缓缴,除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还应降低门槛、扩大范围予以阶段性缓缴税费优惠政策,不局限于个别行业,而是根据企业实际生存状况做申请评估,如免收因延期交税所产生的税费滞纳金,给予困难企业缓冲阶段,共同突破难关。干实事,解难题,多走访,围绕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应以是市政府为主体,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核心,妥善加快解决。
加大东莞市助企纾困力度,多项举措精准发力,为企业办实事, 解“难”题,有利于促进东莞社会经济稳定的发展决心和恢复市场主体活力,更有力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回应群众期盼,化解社会矛盾, 增进民生福祉。
提出人:叶宝维、游扬、谢忠艺、陈伟光、袁斌、陈灿祺、罗爱文、王庆余
回复:
尊敬的叶宝维、游扬、谢忠艺、陈伟光、袁斌、陈灿祺、罗爱文、王庆余代表:
《关于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办实事,支持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收悉,首先对你们提出的建议表示感谢,我局对建议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根据我局职能,对你们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东莞市金融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路径、新举措,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支持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市金融系统从鼓励金融机构减费让利、用好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开展批量化融资担保业务、引导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支持融资等方面,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一是增强企业信贷融资“获得感”。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聚焦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重点领域融资对接机制创新、推动银行机构减费让利等方面,着力减轻企业融资负担,截至一季度末,全市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1%,为有统计以来最低,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加之延期还本付息及减费让利等举措,累计为相关市场主体节约融资成本约12.5亿元。在全国首创“智链通”“绿链通”再贴现运用模式,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促进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制造业、民营小微、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着力提升企业融资便利性的同时降低融资成本。截至一季度末,全市累计发放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资金101.28亿元,同比多增13.23亿元,发放金额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5%,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48%,同比下降0.77个百分点。
二是转贷续贷,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为协助在莞法人企业按时转贷,解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发展基础和市场前景较好、主营业务突出和稳定,但面临短期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的融资难题,2019年我市印发了《东莞市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东莞市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操作流程》,由市、镇两级财政共同出资4.3亿元设立专项资金,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支持地方企业发展。2020年转贷资金规模扩大至5亿元。2022年4月,转贷资金政策延期施行至2024年12月31日,为辖区内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法人企业,提供最长10个工作日、单笔最高2亿元的资金支持,使用利率按银行同期利率收取,平均转贷成本远低于民间借贷费用,真正为企业节约了融资成本,减轻了企业财务负担,实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项目初衷。截至2023年5月末,转贷资金累计已运作1958笔,累计转贷585.27亿元。
三是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批量化融资担保业务。东莞科创融资担保公司作为东莞市目前唯一一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不断加强深化银担合作,通过充分对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再担保等机构,推动东莞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参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省再担保承担40%风险、合作银行承担20%风险、省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承担40%风险的风险分担机制在莞落地。2023年3月面向全市银行机构及重点企业代表合计近100人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批量化业务宣讲会,重点提升业务规模与合作范围。截至目前,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批量化业务落地102笔,合计1.68亿元,融资担保费率为1%,共为86家企业减轻融资成本合计超过336万元。
四是引导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支持莞企融资。2022年3月,我市印发《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和困难行业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银行机构为重点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开发应收账款、订单、仓单、预付款等融资产品,并对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额度或者增信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担保、应银行机构要求提供有关确权函件等)的龙头骨干企业给予上下游企业年化融资额1%的奖励,每家企业每年最高可获100万元奖励。2022年我局发布了《2022年供应链融资奖励资金申报操作指引》,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充分产业引领作用,对符合我市多重奖励扶持政策甚至吸引龙头骨干企业总部职能机构来莞发展,助推我市产业生态发展。
下来,我局将继续会同各金融部门,多措并举,强化金融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推行各项应急举措和绿色通道为企业纾困解难,支持企业得以继续健康发展。一是以数字金融促进信用贷款投放。支持辖内产业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批量加入“信易贷”“粤信融”“中小融”等平台,通过与“政务数据大脑”实现数据共享,助力金融机构加强对涉企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水电气费等信用信息的收集、整合及运用,加大对小微企业首贷、续贷和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核心企业,对集群内链上企业开展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票据贴现、保理、国际国内信用证等产业链金融业务。二是以投贷担联动拓展中长期融资渠道。探索整合国企存量资产,快速打造评级较高的市属资本投资公司,有效承担东莞市政府投资基金运作管理职能。推动地方法人银行与省创新创业基金、省产业发展基金合作,整合各自资金、信息和管理优势资源,为辖内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债权+股权”的全周期资金支持。探索早期融资担保、后期股权投资的“债转股”融资模式,支持辖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以银担合作破解企业增信难题。鼓励银行机构发起设立产业链集群融资专营机构、事业部和特色分支机构,尝试建立“链主企业+合作银行+中小企业集群”的银企合作机制,“一链一企一行”协同核心企业量身定制产业链集群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担保增信缓解小微企业抵质押不足问题。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全市金融改革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
2023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