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市金融工作局联合市政府新闻办在市会议大厦一楼新闻发布厅召开推动资本市场“东莞板块”扩容提质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近年来东莞推动企业上市工作成效,并介绍《东莞市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扶持办法》《东莞市推动企业上市发展三年行动鲲鹏计划(2021年-2023年)》(以下简称“《鲲鹏计划》”)出台背景、核心内容、政策解读。
据介绍,东莞五年内新增A股上市公司22家,仅2020年一年就有17家企业(含科创板企业7家)在境内外上市和过会,创历史新高。根据《鲲鹏计划》,到2023年,东莞力争全市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较2020年翻一番,三年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家。
精准政策+靶向服务,形成优质上市后备企业梯队
2007年以来,东莞相继出台了系列资本市场扶持政策,社会效果良好。政策实施以来,对344家次企业累计奖励资金总额超3亿元。同时我市不断完善扶持政策体系,此次随同三年行动计划一同修订出台了《东莞市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扶持办法》,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机制,并提高企业上市奖励最高至900万元,提高上市公司迁入奖励最高至2000万元,新增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奖励最高500万元。
针对我市上市后备资源丰富,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的特点,我市按批次每年评选认定后备企业,动态筛查更替后备企业库,目前已累计认定了十四批共283家上市后备企业,并对上市后备企业实行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指导培育服务。目前,东莞有1家企业已过会正提请注册,在审的企业有21家(其中:沪市主板1家,深市主板4家,科创板3家,创业板12家,香港1家),处于辅导备案的企业有21家,均位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位,企业上市后发优势明显。
为了着力解决上市“痛点”问题,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理领导每季度召开上市工作协调推进会,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痛点”,现场回应,开出“药方”,定期报告问题跟进落实情况。在协调联动机制下,帮助了企业解决在上市过程中的募投项目用地以及不动产权补办等历史遗留问题,有力推动了一批企业加速推进IPO申报进程,提振企业上市的信心。
例如,针对各园区、镇街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上市企业及后备企业的募投项目和增资扩产因辖区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市政府及时出台《东莞市境内外上市和上市后备企业募投项目流转落地和利益共享实施办法》,由企业注册地所在园区镇街和“流入”园区镇街做好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同时给予项目用地保障、审批提速、环评准入、产权分割、产业并购、人才安居等六大方面支持,推动企业募投项目在东莞优先发展。
截至目前已有73家上市企业及上市后备企业提出新增项目用地需求约5233亩,涉及投资总额570.79亿元。已解决了33宗增资扩产项目共1692亩用地需求,新增协议投资约203.54亿元。另外,19宗项目已有初步选址,涉及用地需求930亩,投资总额约175亿元。
五年内新增A股上市公司22家,东莞推动企业上市工作成效显著
东莞是世界著名的制造业基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市涌现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足、成长速度快的科创企业,为企业上市储备源源不断的后备资源。特别是自我市全面启动建设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以来,东莞全力为企业改制上市、融通资金、配置资源、缓释风险提供高质高效服务,“东莞板块”再度活跃。
据市金融工作局统计,东莞五年内新增A股上市公司22家,仅2020年一年就有17家企业(含科创板企业7家)在境内外上市和过会,创历史新高,大都来自先进制造业,同时也是各自行业的“隐形冠军”。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市“十四五”规划中首次设立金融专章,并提出建设产业资本集聚高地、持续壮大资本市场“东莞板块”的具体要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今年累计新增A股上市企业7家,在全省地级市排名首位,为我市在“双万”新起点上持续加快高质量发展作出金融贡献。
市金融工作局局长刘建俊表示,东莞经济发展,离不开上市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和“领头羊”所发挥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东莞市将继续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把握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机遇特别是注册制改革契机,全力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不断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将金融活水注入实体经济,为东莞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迈出新气象、取得新突破。
【政策解读】
《鲲鹏计划》:三年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家
《东莞市推动企业上市发展三年行动鲲鹏计划(2021年-2023年)》以及配套奖励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政策有哪些亮点?会上,市金融工作局局长刘建俊做了政策解读。
刘建俊表示,《鲲鹏计划》主要包含四大部分,结合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推行的各项措施,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新三板陆续出台的多项制度以及再融资新规等政策动向,收集对比一些先进城市关于资本市场扶持的政策文件,明确牵头单位及配合单位,形成统一协调、分头推进的工作机制。概况起来就是:目标明确、行动路线清晰、保障措施充分。
出台背景: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
2020年10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推动我市更多企业改制上市,促进上市公司融资、并购重组和创新发展,提升上市公司规范治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发挥上市公司的产业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和做强一批优势产业,我市制定了《东莞市推动企业上市发展三年行动鲲鹏计划(2021年-2023年)》以及配套奖励政策,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实施。
明确目标:三年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家
抢抓国家推动设立“科创板”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政策机遇,落实资本市场扶持奖励政策,推动拟上市公司加快上市步伐,保持资本市场“东莞板块”加速扩容的良好发展势头,力争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上市公司总市值等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并围绕三个维度明确提出了“数量质量显著提升、区域行业布局优化、产业提升带动明显”等目标。
到2023年,力争全市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较2020年翻一番,数量超过8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翻一番,规模超过6000亿元;上市公司数量保持全省地级市领先;认定上市后备企业累计超过300家。到2023年,力争上市公司涵盖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形成1家市值800亿元以上、3家市值200亿元以上、10家市值100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梯队发展队伍。
行动路线:推动莞企上市提速扩容、质量跃升
一是实施莞企上市提速扩容计划,推动全市园区、镇街企业上市“破零”,创新企业土地供应模式,妥善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加大企业上市挂牌财政扶持力度。例如,对申请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将上市前一次性奖励提高至300万元;成功上市后,结合首发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最高给予600万元奖励。二是实施上市莞企质量跃升计划,促进上市龙头企业提升产业规模,支持上市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上市龙头企业拓宽产业链金融,打造资本市场“国资板块”“金融板块”,防范化解上市公司风险。三是实施莞企直接融资支持计划,鼓励企业股权融资,推动企业债券融资,支持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降低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成本。
保障措施:形成部门、园区、镇街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合力
充分发挥市发展利用资本市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统筹联动作用,形成部门、园区、镇街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合力;建立全市重点企业信息跨部门收集共享机制,设置提取关键信息生成企业“上市画像”,全方位、多角度掌握我市上市后备资源培育情况;优化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与各类交易(场)所建立更加全面、深入、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好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自律管理作用,筑牢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的沟通桥梁,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专家声音】
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
标志着东莞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进入全新阶段
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认为,从2007年开始,东莞就致力于推动本地企业上市,迄今能够迎来65家上市企业,成绩得来不易,事实上,东莞已经在资本市场上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东莞板块”,前景值得期待。
林江对记者表示,一般而言,上市企业是行业龙头,未来三年东莞要打造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家,如果成功,那么相当于有100家行业龙头企业在东莞落户,或者以东莞作为生产、运营、营销基地,更重要的是,这100家行业龙头企业要么同属一个行业,要么属于一个行业,对于同属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完全有条件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或者通过合作在东莞形成产业集群,对于不是同一个行业的,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背景下,这些龙头企业也很有可能通过“升维”而形成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集群效应,从而标志着东莞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林江表示,《鲲鹏计划》的出台,意味着市政府已经把推动企业上市视为东莞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可以预期,东莞最终得以成功上市的企业多数属于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在行业拥有相当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而随着《鲲鹏计划》下的上市公司产业园建设、企业上市“破零”行动等计划载体的落实,资本市场上的“东莞板块”的不断壮大意味着东莞将成为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继兴起的投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