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金融要闻
分享到:
中共东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东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158号提案答复的函
  • 2025-08-28 11:49:13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中共东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 【字体:    

尊敬的陈志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耐心资本助推东莞打造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创新枢纽的建议》(第20250158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制定《东莞市耐心资本促进条例》的建议

  当前我市正推动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建设,支持松山湖不断优化集聚区空间环境和配套服务,利用现有的物理载体打造全市基金发展集聚区,加大对风投创投机构、金融人才集聚和展业等扶持力度。目前,松山湖正制定集聚区专项扶持政策,探索对风投创投机构的投资金额和投资收益进行奖励,吸引风投创投等各类科技金融机构集聚,鼓励风投创投机构长期在松山湖展业,发挥“耐心资本”作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下来,将加快推动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建设,支持松山湖制定完善专项扶持政策,营造支持耐心资本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关于设立50亿元“东莞新质生产力母基金”的建议

  为了更好发挥产业基金支持产业培育发展、强化服务实体经济效能,2023年,我市组建目标规模2000亿元的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按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下设5支母基金围绕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条开展投资,包括规模50亿元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引导母基金、规模10亿元的天使投资母基金、规模30亿元的科创创新创业母基金、规模40亿元的产业发展投资母基金、规模80亿元的城市发展母基金,投资方向涵盖了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2024年9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未来产业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东府办〔2024〕18号),确定了“8+4”产业体系,即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下一代移动通信(6G)、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未来生命健康等4大未来产业,为我市产业基金明确投向。截至2024年底,累计设立15支子基金,项目投资金额超过134亿元。国务院办公厅于2025年1月7日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政府严格控制新设基金,加强统筹,防止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鉴于此,建议可依托我市现有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重点支持智能终端、新材料等领域项目,不再新设“东莞新质生产力母基金”。下来,将以现有国企市场型母基金为抓手,加大对智能终端、新材料等领域投入,支持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科技要素在我市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关于建立10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的建议

  根据《东莞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工作方案》(东府办函〔2023〕725号),整合优化我市各项风险补偿政策,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提出我市“探索实施股权投资风险补偿,满足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股权融资需求”,具体待时机成熟后由相关部门另行推进。以省科技厅牵头出台的《广东省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管理办法(试行)》对接为牵引,联合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完善科技信贷“工具箱”。一是推动银行针对企业研发投入开发专属金融产品。将全市329个入库重大科技项目、23家中试平台以及2100多家省市工程中心名单向银行和担保机构推送,筛选了中国银行“科企支持贷”、建设银行“科技研发贷款”、中信银行“中试贷”等多款面向企业研发活动的金融产品,同时东莞银行正开发“创新联合贷”“中试贷”“研发机构助研贷”等科技信贷产品。二是围绕“白名单”企业加强省市风险补偿政策联动。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共同谋划省市风险补偿政策的对接机制,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白名单”贷款纳入省备案范围,以此减轻市财政压力。积极跟进工信部“创新积分制”服务平台,松山湖高新区1104家高企已系统生成了创新积分评价。下来,市科技局将加强与银行对接,推动银行面向“白名单”企业开发科技信贷产品,并争取省市风险补偿政策支持。

  四、关于建设“莞科通”数字平台的建议

  为加快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推动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投融资服务,松山湖建设科技金融集聚区将发挥集聚区科技金融领域的资源优势,打造东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松山湖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平台,建立产品库、机构库、需求库三大数据库,构建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灵活的服务机制。下来,将推动进一步完善相关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功能,提升企业融资需求匹配度。

  五、关于建立“东莞研发+深圳链主+港澳资本”协同机制的建议

  2023年我市R&D占GDP比重为3.91%,居全省第3,仅次于深圳(6.46%)、珠海(4.06%)。今年,市科技局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入融合,力争全市研发投入强度保持4%。一是强化政策导向,市科技局联合市发改局出台了《东莞市关于支持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东莞中试平台工作思路和各部门责任分工;出台了《东莞市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指导科创金融集团注册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推动中试验证工作、技术经纪(理)人、科技成果“先用后转”等科技资源集聚;正在加快制定《东莞市概念中试服务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拟对符合条件的平台服务成效给予奖励。二是遴选首批23家中试平台进行重点培育,支持三维封装玻璃通孔、微纳加工与器件制备等示范性中试平台做大做强,围绕创新联合体同步部署了新型储能、化合物半导体等中试平台;支持XbotPark机器人基地共享工厂整合供应链资源,提供一站式制造解决方案,特别是帮助爆红的“无弦吉他产品”,实现产能从几百台快速爬坡至几万台。三是打造中试转化的服务网络,组建了东莞中关村智造中试基地,上线了中关村智造网,依托科创金融集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提供成果发现、需求挖掘、小试中试等转化服务。

  六、关于力争社会资本实现突破的建议

  为推动重点领域发展,我市“十四五”规划和相关政策中,已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260亿元等发展目标,并在2025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力争半导体、新能源产业集群营收分别突破600、800亿元”。目前我市正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将进一步发挥指标引领作用,推动将相关指标纳入规划和政策中,科学研判提出相关发展目标,引导我市耐心资本和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全市金融改革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中共东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7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尾部

主办单位:中共东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东莞市委金融工作委员会 东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9000090 联系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鸿福路99号市行政办事中心北楼三楼
联系电话:0769-22831554    电子邮箱:jinrongban@dg.gov.cn    技术支持:开普云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437号      备案号:粤ICP备19126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