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2022年7月,东莞市政府出台《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若干措施》,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6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家以上。上述措施从空间、技术、资本、市场、人才、管理等全方位要素,为处于各发展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赋能。我市规划了水乡功能区、滨海湾新区、石排镇等五个市级“专精特新”产业园,每个产业园为“专精特新”企业专供产业空间不少于300亩,引进“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20家,培育上市企业5家以上。2023年1月6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2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2019年到期复核通过企业名单的公示,其中东莞入选1893家。
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存在旺盛的资金需求,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发展需要。目前我市234家“专精特新”企业中计划增资扩产、增设设备的企业有140家,占企业总数60%,计划投资520亿元。面对快速发展需要追加的投资,企业自有资金不足问题比较突出。
二、我市“专精特新”企业的储备量小,企业的资本运作明显不足。虽然我市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全国前五,但相比深圳、北京、广州等地,储备量远远不足,与既定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此外,与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相比,我市的“专精特新”部分企业已实行股改,但获得股权融资以及向证监局提交上市申请的企业所占比例较小。
三、当前我市的金融及资本服务基础较为薄弱,无法满足“专精特新”企业资本升级的需求。目前“专精特新”企业中,有上市意向企业55家,其中已启动上市工作的企业14家,近期有意向1年内启动上市工作的企业11家,不少优质“专精特新”企业已加快向资本市场融资的步伐。但是,我市仅有一家东莞证券这一本土券商,全国头部券商较少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此外,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全国头部私募基金较少。因此,我市“专精特新”企业获取资本市场服务及股权融资方面的机会较为匮乏。
建 议:
一、面对全国招募全国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入莞。立足当前五大“专精特新”产业园,根据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的规模和入驻人数及业务量,向入驻的证券公司、私募基金提供10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的物业,并提供2年至3年的免租期,实现“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流入。
二、建立东莞市国有股权投资基金对“专精特新”企业股权融资的跟投机制。外来投资机构对我市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该投资行为完成后,由我市国有股权投资基金或政府相关产业引导基金以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跟投。
三、各镇街针对村组向我市“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设立奖励政策,引导村组资产投资我市“专精特新”企业。据东莞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显示:2021年,东莞村组两级总资产2305.4亿元,形成了庞大的资产孤岛。由我市的国有投资机构或寻找全国排名靠前的私募投资机构与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联合成立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或股权投资基金,引导村组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投资。
四、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劵”机制,鼓励企业购买专业服务以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革、股权融资等资本运作。根据企业需要,每年向市级及以上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劵发放不超过20万的“服务券”,企业领取“服务券”可用于购买法律、资本市场、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服务,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凭劵向我市相关政府部门提取等额现金。
五、在我市建立“上市服务培训基地”,提高我市专精特新企业股东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本素养与资本运作水平。邀请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在东莞市建立“上市服务培训基地”,针对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路演、上市辅导、董监高培训等工作。
提出人:谭福龙
回复:
尊敬的谭福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引进多层次资本助力我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30226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国资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佼佼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其中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利用资本市场工作,助推更多莞企拥抱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此,我市抢抓资本市场改革政策机遇,大力实施“推动企业上市发展三年行动鲲鹏计划”,按照发掘、培育、辅导、上市的推动路径,不遗余力地重点做好“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工作,积极推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持续优化辖内股权投资发展环境,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专精特新”质效,助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2022年东莞新增A股上市企业12家,共首发募集资金共135.9亿元,创历史新高,增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二,全省地级市第一。目前,东莞境内外上市公司达80家,境内A股上市公司58家,A股上市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位;另已过会企业8家,排队在审5家,辅导备案30家,现有上市后备企业302家,其中后备企业中有226家是专精特新企业,占总数的75%,助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拥抱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招募全国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入莞的建议
为促进辖内金融机构集聚发展,2012年市政府印发《东莞市金融招商奖励办法(试行)》,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在莞新设机构或现有机构到异地设立分支机构、购买或租赁用房、高管人员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了奖励,其中对金融机构在莞新设落户或地方金融机构到市外新设分支机构给予最高1000万奖励。近年来,为加快我市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鼓励股权投资类企业在我市集聚发展,营造企业股权融资的便利环境,我局进一步完善对私募基金在莞落地的扶持奖励政策,2021年修订出台《东莞市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扶持办法》,对在东莞市注册设立、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的股权投资基金或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满足条件的予以奖励。对符合条件的落户我市的股权投资基金按其实际管理资金的规模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落户奖励,并对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新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给予连续3年累计最高100万元的租金补贴。并牵头理顺了我市私募基金类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流程,先后于2021年和2022年出台《东莞市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试点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人设立联合会商机制》,支持境内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市落地,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和创新创业型企业。辖内证券、基金机构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5月末,按注册地来看,东莞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96家,其中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51家;东莞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备案且正在运作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所管理股权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共299只。目前共有45家证券公司在东莞设立了分支机构的证券公司,包括1家法人机构东莞证券,以及119家营业部或分公司,其中2022年全国投行业绩前十的头部券商,除华泰证券外均在东莞设立了分公司或营业部,持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业资本市场服务。
二、关于建立东莞市国有股权投资基金对‘专精特新’企业股权融资的跟投机制的建议
(一)在跟投机制方面。一是由于企业融资一般是根据企业经营状况来进行,并不会单纯为了融资而给市属国资机构单独开放融资,国有股权投资基金只能在企业当前融资时进行参与跟投,并根据企业的融资需求获取相关额度;二是市属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还要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关于确认市属企业主责主业的通知》《东莞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以及国企改革的要求,依据企业功能定位和主业加强投资管理,严控非主业投资活动,严格限制非主业投资比例和计划外非主业项目,避免盲目扩张;要实现“一利五率”的“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因此,“由我市国有股权投资基金或政府相关产业引导基金以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跟投”的内容因目前条件限制无法办理或留作参考。
(二)在股权投资“专精特新”企业方面。金控集团管理的市产业母基金及战略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建立起母子基金联动机制,一方面母基金发挥资源优势,对子基金进行服务赋能,将从政府机构、参控股金融机构及其他同业机构等了解到的“专精特新”、倍增企业及其他优质企业信息对口推荐给相关市场化子基金,协助其筛选并完成企业股权投资工作;另一方面,子基金将挖掘到的“专精特新”企业或其他优质项目资源,通过投委会或其他信息共享方式分享给母基金,集团对符合投资条件的项目进行尽调及审核后,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跟投。截至目前,在市产业母基金项下子基金的引荐下,东莞金控集团已完成美信科技、触点智能、达瑞电子等项目的投资工作。科创集团已成立“东莞科创专精与特新基金”,首期规模3亿元,目前已投资1家松山湖企业,并分别成立两只子基金专门投资东莞本土“专精特新”企业,两只子基金目前已各自投资一家东莞本土企业。
三、关于加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支持力度,投资促招商的建议
我市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扎实推进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工作,持续探索完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逐步构建起以战略基金为主体的市级政府投资基金体系。今年以来,针对我市政府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正谋划组建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并由市属国企组建三大产业母基金,发挥好基金的产业促进和产业招商两大功能,通过放大财政、国企资金形成产业发展基金集群,增强领投大产业、大项目能力,通过基金资本招商,为东莞市导入优质产业资源。同时,今年年初,我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局专程走访了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等投资机构,围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投资、重大项目招引、服务企业上市、发起设立基金等合作领域进行了充分交流探讨,持续推动双方合作,组织开展各镇街园区招商培训活动,助力储能等重点产业项目招引。下来,将推动发挥市属投资平台和政府引导母基金作用,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积极参与产业基金构建,提升产业基金对社会资本的虹吸效应,推动各镇街园区和产业园与股权投资机构的深度合作,充分挖掘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优质项目资源,通过“资本+基金”方式引进引入更多前沿科技创新项目和具备上市潜力的企业。
四、关于引导村组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投资的建议
为促进村组集体资金多元有效利用,2022年5月24日,市农业农村局修订印发了《东莞市农村集体产业升级补贴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农农〔2022〕61号),把政策实施范围从原来镇街及农村集体进一步明确至农村集体,把奖补类型精简为回购奖励、信托投资奖励和招商奖励三类,强化奖励针对性,突出产业载体质量,鼓励村组引进规上优质企业,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11月1日,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我局印发了《关于促进村组集体资金多元有效利用的指导意见》(东农农〔2022〕121号),引导村组拓展股权、债权、基金投资,支持镇村通过参与产业基金、乡村振兴基金、信托投融资合作等方式投资本辖区范围内符合产业发展规划、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各镇街可因地制宜制定奖励政策。我市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市属国企等为村组搭建理财投资、项目投资平台,提供适宜村组投资的稳健理财产品,为村组参与市镇重大项目提供机会,促进村组资金与项目对接。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发起设立或管理运营相关市场化基金,鼓励市属国有企业与镇街(园区)合作设立子基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补足产业链短板、加速产业链聚集融合和重大项目招引落地,更好服务于我市产业发展战略。其中,金控集团积极推动打造“1+n”产业投资基金体系,以产业母基金为抓手,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和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创新创业及新兴产业发展领域。产业母基金与深创投等国内领先投资机构合作,发挥本土金融产业平台优势,甄选国内优秀创投机构募资设立产业投资子基金,形成母子基金联动协同和集聚发展的效应,目前已形成“1只母基金+12支子基金”的产业投资基金体系,优先支持东莞本土重点扶持的产业。截至2022年末,产业母基金投资认缴规模达9.03亿元,实缴6.52亿元;子基金注册规模为46.27亿元,实缴总规模36.34亿元。2022年,围绕市战略产业布局,产业母基金加快推动遴选市场化子基金过会落地,新增设立及遴选清水湾二期、广发信德、生益君度等3支子基金,不断完善“1+N”产业投资基金体系。科创集团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成立了“东莞科创专精与特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规模10亿元,首期3亿元,可投资与各镇街(园区)合作设立并在当地注册的“专精特新”子基金,子基金或母基金均可直接投资“专精特新”企业客群,为“专精特新”企业客群提供股权融资服务,支持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目前已投资1家松山湖企业,并分别成立两只子基金专门投资东莞本土“专精特新”企业,两只子基金已各自投资一家东莞本土企业。同时科创集团子公司科创担保可提供融资担保额度单户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3年,担保费率最低可达1%/年的融资担保支持。工商银行东莞分行承诺在5年内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客群推出总授信额度不少于500亿元的“专精特新”系列专属金融产品。
五、关于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券”机制的建议
2017年,市政府印发了《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服务包奖励政策实施细则》,对试点企业购买管理咨询、设计研发、财税法律等十二项生产经营辅助行为给予补贴,市财政最高每年每家企业补贴500万元。2022年市工信局印发的《东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若干措施》,提出实施倍增协同发展计划,推进“专精特新”企业与我市“倍增计划”企业协同发展,明确“对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视同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参照享受部分奖励翻倍资助、服务包奖励、骨干人员资助、兼并重组、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资助、子女入学等扶持政策。对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 企业的,视同东莞市协同倍增企业,参照享受服务包奖励、兼并重组、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资助、子女入学等扶持政策”。根据以上政策,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可同等享受倍增计划企业服务包奖励,对企业购买相关中介服务进行补贴。
六、关于建立“上市服务培训基地”,提高我市专精特新企业股东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本素养与资本运作水平的建议
为充分发挥交易所辅导培育的功能优势,积极推动与各类交易(场)所建立更加全面、深入、长期的合作关系,2020年以来,东莞市政府先后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落地东莞服务基地,共同推动上市后备企业的辅导服务。一是发掘培育上市后备企业队伍。深化与交易所合作,充分各交易所平台服务功能优势,对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重点企业及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企业进行综合评估,全面梳理符合上市条件的潜在后备企业资源,充分发挥市镇(园区)的统筹联动作用,按照“培育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做强一批”工作思路,推动各镇街园区发掘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足、成长速度快的优质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培育体系。二是联合开展拟上市企业辅导服务。常态化邀请各交易所专家到莞实地走访企业,2022年会同北交所华南基地开展“鼓励企业抢抓北交所设立机遇专项行动”,对东莞10个上市公司尚未破零镇街进行推动企业上市服务活动,并深入全市镇街园区走访服务超100家有上市意向企业;2023年会同北交所梳理辖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意向情况,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现场走访,为企业上市提供“零距离”的辅导服务。并会同上交所、深交所组织召开“上交所广东台资企业IPO座谈会(东莞)专题培训活动”“资本市场服务东莞先进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推动与我市重点拟上市企业现场交流,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当前上市政策动向,深刻认识各上市板块的定位差异,推动我市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三是营造资本市场发展良好氛围。会同各交易所和中介机构专家举办“注册制试点政策宣讲”“走进深交所”“科创资本班”“鲲鹏展翅上市政策宣讲暨投融资对接会”“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培训会”等各类宣讲培训活动,服务拟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近500家,集聚大湾区资本生态圈的广泛资源,打造价值挖掘的综合服务体系,营造了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良好氛围。联合深圳证券信息公司,指导东莞证券、东莞科创金搭建“鲲鹏星火”东莞科技创新企业投融资路演平台,持续推动在全市重点园区、镇街开展常态化投融资路演活动,助力东莞优质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本精准对接,推动更多资本在东莞赋能升值。
七、关于加强与行业协会联动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辖内基金行业和上市公司规范健康发展,搭建各级政府部门与相关机构和企业的沟通对接服务平台,经东莞市民政局批准,2017年3月我市成立东莞市私募基金业协会,2020年12月成立了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由市金融工作局担任业务指导单位。两家协会成立以来,凝聚了东莞资本市场各方力量,会员队伍不断充实,在维护行业发展秩序、提高行业发展水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我局积极支持协会发挥政府和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支持各协会组织行业沙龙、培训、资本市场峰会、协会年会、发布行业发展报告等方式,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引领行业合规发展,其中,今年我局会同市财政局积极对接市上市公司协会及松山湖管委会支持协会活动中心建设,6月28日,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活动中心正式启用,将为各级单位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各类会议、培训、交流活动提供专业化服务。下来,我局将推动进一步发挥协会组织作用,支持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服务创新发展,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做好私募基金业机构和企业上市的培育服务,优化行业准入环境,完善行业支持政策,营造良好行业发展生态,助力东莞金融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全市金融改革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
2023年6月30日